发掘故事

CHRONOLOGY

CHRONOLOGY

难波宫遗址自1954年开始进行发掘调查,已发现日本飞鸟时代的前期难波宫(以下简称“前期”)和日本奈良时代的后期难波宫(以下简称“后期”)重叠这两个时期的宫殿遗址,并取得了许多改写日本古代历史形象的学术成果。由于地处大阪市中心,遗址保存极其困难,但作为调查核心的山根德太郎博士坚持不懈的保护运动取得了成果,迄今为止该遗址已有约14.5公顷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。在日本考古遗址中,
能够在城市中心保存如此大面积的遗址,实属罕见。

公元(年号)
重要事件
発掘/保存と活用

1913

(日本大正二年)

一战前,在一个陆军设施的施工现场采集到日本奈良时代的瓦当,并于1916年介绍给学会。

原資料:大阪城天守閣所蔵

1954

(日本昭和二十九年)

继前一年在法圆坂住宅建筑工地发现鸱尾碎片后,在该工地附近开始首次发掘调查。

1957-68

(日本昭和
三十二-四十三年)

在内里地区同时推进前期和后期的发掘调查。

1961

(日本昭和三十六年)

发现后期大极殿、大极殿后殿。

1962

(日本昭和三十七年)

计划在后期大极殿遗址周围建造一座日本国家合同厅舍,并成立“难波宫遗址保护协会”,开展保护运动。

1964

(日本昭和三十九年)

后期大极殿院和内里正殿一带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1次指定)。

1969

(日本昭和四十四年)

围绕前期东方官衙地区的建设计划进行遗址保护审判。 于1979年和解。

1970

(日本昭和四十五年)

全面发掘调查后期大极殿。

1971-76

(日本昭和
四十六-五十一年)

修建后期大极殿院的史迹。

1974

(日本昭和四十九年)

变更计划,将穿过内里地区的阪神高速公路高架降低至地面。
中枢区域的遗址得以保存下来。

1976

(日本昭和五十一年)

内里和朝堂院被追加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2次指定)。

1986

(日本昭和六十一年)

后期难波宫朝堂院的部分区域被追加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3次指定)。

1987

(日本昭和六十二年)

发现前期内里西方官衙、日本古坟时代的大规模仓库群(法圆坂遗址)。开展保护运动。

1993

(日本平成五年)

发现前期宫城南门(“朱雀门”)。

1997

(日本平成九年)

在前期内里西方官衙的西北方向发现石砌水利设施。

1999

(日本平成十一年)

在宫殿区西北部的山谷中出土刻有“戊申年(日本大化4年=648年)”字样的木简。

公益財団法人
大阪府文化財センター提供
(原資料:大阪府教育委員会所蔵、大阪府指定文化財)

2001

(日本平成十三年)

随着前期内里西方官衙和日本古坟时代仓库群的发现,被追加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4次指定)。史迹更名为难波宫遗址及法圆坂遗址。大阪历史博物馆开馆。

2005

(日本平成十七年)

朝堂院东边部和内里地区西部被追加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5次指定)。

20052006

(日本平成十七、
十八年)

在前期东方官衙地区东北部发现楼阁式建筑。

2007

(日本平成十九年)

因上述成果,东方官衙地区东北部被追加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(第6次指定)。

2013

(日本平成二十五年)

前期东方官衙地区的南半部第7次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。

2022

(日本令和四年)

启动“难波宫遗迹公园Park-PFI项目”。

2023

(日本令和五年)

确认前期内里后殿更北侧存在新区域。

株式会社島田絁E撮影

提供元記載の無い写真は一般財団法人大阪市文化財協会提供

难波宫遗迹史迹指定范围和年份

PAGETOP